為緬懷一代山水大師,紀念周掄園作品入藏國家博物館五周年,2017年3月26日,由北京書畫藝術院和華夏珍寶博物館主辦的“家國山河——周掄園藝術作品展”開幕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白玉廳隆重舉辦。在開幕儀式現場,數十位文博界、藝術界領導專家就周掄園先生的書畫藝術對社會、對藝術界的歷史意義和貢獻進行了探討,并對周掄園先生的藝術成就給予高度評價。
五年前,國家博物館曾舉行隆重的收藏儀式,收藏已故著名畫家周掄園162件不同時期的繪畫代表作品,是國博迄今為止收藏作品最多的藝術大家,為國博展示和研究20世紀中期中國畫的變化與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材料。此次為向廣大公眾展現周掄園的書畫藝術,繼五年前收藏儀式之后,“家國山河——周掄園藝術作品展”再次在國家博物館白玉廳舉辦,具有特殊的紀念意義。
周掄園作品
周掄園作品
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謝小銓,中國美術館原黨委書記游慶橋,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張威,中國畫學會常務副會長孫克,中華書畫家雜志社總編輯王鏞,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、《美術》雜志社社長兼主編尚輝,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所長鄭工,中國畫學會副秘書長張桐禹,中國國家畫院信息中心主任、《中國美術報》執行總編輯王平,四川長江畫院副院長、周掄園之女周克強等數十位文博界、藝術界領導專家共同出席此次開幕儀式。
周掄園作品
周掄園作品
周掄園(1899-1988)是河北大名府人,早年考取國立北平大學藝術學院,受教于蕭謙中、蕭俊賢、齊白石等名師,同學中有名滿畫壇的王雪濤、趙望云、劉開渠、李苦禪、雷圭元等先生,畢業后應蔡元培先生之邀留校任教,與徐悲鴻、齊白石、黃賓虹諸大家位列同儕。周掄園的繪畫早年深得古法,格多高妙;中年率先寫生,力創國畫新境界;晚年將“積墨”“潑墨”相參,蒼茫沉凝,氣勢磅礴。1951年他深入四川林區和鐵路工地寫生,早于張仃、李可染、傅抱石等藝術家著名的“寫生之旅”,其作品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就呈現了國畫發展的新面貌。
周掄園作品
周掄園作品